【數位時代音樂人需要全面進化】
蘋中信專欄 20190714
數位時代產生的變革,在音樂產業中正發生!
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但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用這句話來形容科技對音樂產業的衝擊,可以說恰如其分。數位科技使得唱片銷售一落千丈,但是數位科技也使得音樂的影響力,無遠弗屆。而且,在音樂製作上,也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革。
以電子音樂來說,電子樂團的優勢是,以往你需要一個鼓手、一個貝斯手、兩個吉他手… …諸如此類的編制,現在一個人就能通通做到。而且重點是這些音色通過數位軟體的編輯,可以產生豐富且多樣的變化,這在音樂創作上是徹底的變革。你所做出的音色豐富度,可以遠遠超乎以往四個人加起來也不可能達到的效果。
更極致一點地說,過去整個唱片工業,現在都濃縮在一套軟體裡了。一個人坐在電腦前,一套軟體、一副耳機就可以創作。我認為這是科技世代給音樂創作者的禮物。藉由數位軟體的幫助,音樂人可以玩的東西變得更多元、更寬廣。製作音樂相對於過去,已經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
然而,創作的門檻看似降低,可以創作的人變得更多。但音樂產業的競爭指數一點也沒有下降。
音樂是一個如此奇妙的存在,無色無味看不見,但無時無刻存在著。音樂的載體隨著時代的遞進,不斷地在演變,因此音樂跟人的關係也不斷地變化。數位時代的音樂製作,所有音樂從靈感發想、錄音、編輯音訊、混音,全部都可以在個人的音樂軟體上完成。所以,這個世代的音樂人對於數位音樂的製作介面熟悉已經是不可或缺的能力!而且更關鍵的是,現在的音樂產業工作者,要有意識地,有方法地去培養自己分析式聆聽(critical listening)的能力。包含從音高、節奏、音色三大構成音樂的要素,一直到整首曲子的節構,都要有能力去分析跟感受。因為不論你是想成為製作人、歌手、還是出色的音樂產業技術人員,當音樂產出的每個小環節都濃縮在個人的電腦上時,我們更需要細膩的耳朵與感受力,去辨別音樂所有的細節變化與效果。即便要學習的東西很多,我會建議有心想進入音樂產業的人,從音樂單一元素的分辨能力開始累積起,系統化的學習,依層次遞進,就會逐步形成能解讀每首歌曲音樂密碼的能力。很重要的是,新世代的音樂人,必須讓這樣的音樂感受不只是存在於大腦的理解,而是全身性的聽,去形成身體的律動。只有透過這種律動性的聽力,你才有辦法創作具有感染力、穿透力的音樂。我在此要特別強調,這樣的創作趨勢刷洗了以往華語音樂世界先做詞,再想一段旋律來搭配的邏輯。另外我還要強調的是,現在的流行音樂比起以往都更注重獨特的音色。有新穎的音色,再跟整首歌的節奏、旋律、歌詞整體貫串,才能完整表達創作者的特色跟想法。
然而,在數位時代,上面我所說的只是新音樂人的基本能力第一步。具備了音樂的專業製作能力,還要同步培養自己對於影像的敏銳度,以及社群媒體的操作能力,這些全都是數位時代出現的必備品。新世代的音樂人具備多元能力已經是潮流之所趨!
蘋中信全文連結:https://tw.news.appledaily.com/forum/realtime/20190714/1599553/
相關專欄同步閱讀:
「做自己」前先建立產業觀念
https://www.facebook.com/iamnisan/photos/a.145088462353500/1017936815068656/?type=3&theater